危废异军突起,2018年行业景气度高热,广受资本市场的关注。高利润驱使众多企业纷至沓来,仅去年并购数量就超过20起,涉及金额几十个亿,很多企业争相进入危废领域,未来5至10年将是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
随着《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和2016年8月第三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出台,我国逐渐加大对危废处理处置行业的管理和建设力度。
危废产业缺口巨大 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2016年官方统计的危废产生量5347万吨,处理量共4430万吨,综合处置率达82.8%,但由于部分工业企业未严格申报,处置率数据偏高。11月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各省(区、市)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设计处置能力为6471万吨(十年CAGR25%),但实际经营规模只有1629万吨,实际危废企业处理比例仅为25%。
种种数据表示,官方统计口径远远低于危废实际产量。据业内专家的估计,2017年全国工业危废的产生量可能超过1亿吨,综合利用处置率或者仅有50%左右。国内供需不平衡使危废产业2017年毛利率最高达50%。巨大的处理缺口,加之国家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机会不言而喻。E20环境研究院等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危废市场有望形成2000亿元以上的规模。
由于从项目规划、到环评、审批、实际开工,到最后的投产,这一时间跨度通常需要3-5年的时间。其中需要的人才、技术、项目资源,也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积累,所以,危废的故事,遵循着强者恒强的逻辑,投机者迟早要被赶出去。
E20环境平台国际发展部负责人、高级行业分析专员潘功表示,危废的供需不平衡导致很多地方危废处理价格很高,最高可达7000元/吨,而处理成本可控,由此产生的高利润远大于环保行业的平均利润。环保行业盈利率普遍在10%左右,而危废盈利则达到40%-50%。
主流处理技术
新版《危废名录》将危废分为46大类479种。目前,市场主要形成以东江环保、威立雅中国、光大国际等危废行业龙头的主要格局。我国危废处理方式基本以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主。
资源化利用的模式为危废资源化企业向上游产废企业收取有利用价值的废物,再提纯生产为资源化产品,收入来自于销售产品,盈利受上游废物价格及下游金属价格影响。无害化处置是处置企业向产废企业收取费用,主要包括焚烧、填埋、物化,水泥窑协同处置也可列为无害化处置的方法。无害化毛利较高,焚烧毛利可达40%以上,填埋毛利50%以上。水泥窑协同处置与水泥生产共摊成本,边际成本较低。
危废处理基本技术路线
危废处理方法主要有资源化、无害化两类
普遍存在的问题
1、危废行业市场分散,未来集中度将逐渐提升
目前,中国排名前十的危废处理企业市占率不到10%,全行业大大小小的企业有1600多家。平均下来,每家企业的处理能力仅为2万吨。
其原因为:1)危废处理半径短,跨省转移需审批,区域性极强,2)地方保护主义较强,跨区域拓展较难,3)标准尚低,对技术与管理上的要求还不高。
随着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小企业的处理成本上升,大企业资质全、技术领先、规模效应提供了竞争优势,未来很多小企业将逐渐退出或被大企业收购,市场集中度将逐渐提升。另外考虑到危废壁垒高,投产时间长(3--5年),因而并购整合将是企业布局的快速路径。统计来看年初至今,上市公司层面的并购近二十起,交易金额约50亿元,其中“后起之秀”、“跨界之者”居多。构建区域、资源、技术、管理四个维度判别危废并购标的质地的体系,同时得出结论认为搭载国企背景、技术优势、资金实力强的龙头可实现区域与业务的扩张。
2、地域性垄断特征明显
危废行业对于行业经验及实际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很高,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行业经验,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危废行业还有比较明显的区域特点,具有相对的区域垄断性,某一家企业在该区域深耕细作,会获得当地政府及企业的信任,获得越来越多的订单,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光大国际主要市场在山东和江苏,东江环保立足珠三角,逐步向长三角和中西部扩展等。
危废行业区域性强,优秀企业“占山为王”。污染大省的就地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很多危废需要运输到外地处理。随着危废市场的快速释放,按照国内各地区危废市场发展成熟度和工业发达程度,国内市场会逐步分为四个层次:
a.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危废处置企业较多,危废处置市场发展成熟,危废资源化利用率会不断升高,危废处置量会逐渐下降,要新建的项目不会太多或者不存在新建项目;
b. 江苏、浙江等地区:该地区危废产量很大,处置量也很大,危废处置企业有很多,在竞争中都能存活也源于有足够的市场,随着市场的集聚度增大,小公司会慢慢变少,市场格局会发生变化;
c. 山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该类地区工业企业多,危废产量大,但是历史原因在当地并没有足够的危废处置设施,危废处理供需严重不平衡地区,需要新建危废项目较多,这也是各企业争相抢夺的地区;
d. 贵州等工业欠发达地区:该类地区工业不发达,危废产生量很少,危废处理价格偏低,水泥窑协同项目可以满足危废处理的需求,又加上当地监管并不严格,几乎不需要更多的危废项目。
3、资金和管理壁垒
危废处置项目往往需要一笔数额较大的初期固定资产投资,总容量为30万吨的填埋处置设施通常需要约人民币1亿元的初步投资,此外危废处置项目从申请、建成到最后投产运营,投资周期较长, 一般建设期需要3-5年,因此需要危废处置企业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无害化处置的万吨投资在6000-8000万元,且回收周期长一般要3-5年。
目前我国危废处理行业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经验相对匮乏、人才短缺现象凸显。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储备也形成了危废处置行业的管理壁垒,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